今年以來,隨著國家穩增長、擴內需措施的逐步實施,加之互聯網+“消費”等諸多機遇,我市2017年消費品市場保持平穩發展態勢,但當前全市經濟面臨較大壓力,不確定不穩定因素較多,消費動力減弱,消費品市場仍不夠活躍。
一、消費品市場運行的主要特點
(一)從社零規???,總量不斷擴大,增幅小幅回落
2017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2.97億元,總量為全市第七位,同比增長8.8%,比1-11月增幅下降0.8個百分點,低于全年目標要求1.2個百分點。按行業分,2017年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321.48億元,同比增長8.8%;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31.49億元,同比增長8.6%。
(二)從企業規???,限下比重高于限上,
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2017年啟東限額以上單位實現零售額108.85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30.8%,同比增長1.0%。限額以下單位實現零售額244.12億元,同比增長12.6%,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69.2%,高出限上比重38.4個百分點。
(三)從銷售區域看,城鎮市場繼續擔當主導力量
2017年,啟東市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241.11億元,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重68.3%,同比增長8.8%;其中城區實現零售額171.60億元,同比增長8.9%。農村實現零售額111.86億元,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重31.7%,同比增長8.6%。農村消費占全市比重較小,主要還是依靠城鎮消費拉動。
(四)從行業分布看,四大行業增速放緩
2017年,全市批發業限上單位實現零售額7.16億元,同比增長13.9%;零售業限上單位實現零售額92.58億元,同比增長2.1%;住宿業限上單位實現零售額0.95億元,同比增長7.7%;餐飲業限上單位實現零售額8.16億元,同比減少15.2%。和去年相比,四大行業的增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五)從商品類別看,消費結構加快轉型升級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續提高以及消費觀念的轉變,大眾消費呈現出多元化、品質化、個性化轉變。一是糧油食品類、飲料類、日用品類等基本生活用品增速有所下降,低于全市商品零售平均發展水平。二是居住類商品持續熱銷,家具類、建筑裝潢類的商品零售額累計增長18.7%、3.3%。三是出行類消費持續增長。今年以來,我市汽車消費保持平穩增長,汽車類和石油及制品類分別實現零售額23.52億元、16.55億元,同比增長11.5%、10%。出行類兩個行業累計零售額達到40.07億元,占限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8%,是支撐我市限上社消零保持平穩增長的主要因素。
二、消費品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新增企業少,關停企業多
今年到目前為止2017年月度新增10家, 2017年第一批年度新增資料已報18家。月度和年度申請退庫的限上貿易企業有98家,其中還包括啟東樂天超市有限公司和上海農工商超市啟東有限公司這兩家大型零售業企業。由于退庫企業數量多,累計零售額數據大,影響了2017年限上社消零的增速。
(二)電子商務發展相對滯后
網絡購物以其獨有的方便快捷、隨時隨地購物及價格相對便宜等特點逐漸成為了人們購物的新主流,然而我市零售業態以傳統商貿流通業為主,電子商務發展相對滯后。隨著網購市場的迅猛發展,造成了相當一部分消費外流,對我市傳統商貿市場造成了很大沖擊。2017年在全市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企業中只有4家批零企業開通了網上銷售,累計實現限額以上網絡零售額1.07億元,只占批零限額以上零售額的1.1%。同時,傳統零售企業之間同質化嚴重,競爭日趨激烈,因此亟需轉變營運模式,加快轉型升級。
(三)龍頭企業復蘇緩慢,整體盈利能力趨弱
大型企業在宏觀經濟下行及新型商業業態興起的疊加影響下,銷售增長的空間大幅縮減,經濟效益難見起色。2017年全市龍頭企業經營效益總體欠佳,整體盈利水平普遍不高,市區大型百貨和超市關閉了兩個,還有一家世紀聯華超市在停業裝修中。住宿餐飲業中啟東大酒店從去年開始一直在裝修,至今還沒營業,啟東溫莎堡娛樂休閑有限公司餐飲部業停業,啟東先豪國際酒店有限公司由于常駐外賓在船廠的項目結束離開也影響了企業的營業額。
(四)房價持續走高影響當期消費。
今年以來啟東房地產市場受接軌上海、恒大海上威尼斯、啟隆綠地長島等項目等利好政策影響,以及2017年以來上海等周邊城市住房需求外溢影響,啟東房地產需求持續高漲,房價總體保持上漲態勢。截止2017年12月,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218.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0.0%,其中住宅面積209.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8.1%;全市商品房銷售額為199.0億元,同比增長62.3%;其中住宅銷售額188.7億元,同比增長60.1%。10月份以后,啟東房價均價已過萬。因購買房產的剛性需求和改善居住環境的改善性需求,一定程度上擠壓啟東居民商品有效購買力,進而影響到當期消費。
三、促進全市消費品市場加快發展的建議
展望全年,隨著國家穩增長、擴內需措施的逐步實施,加之互聯網+“消費”和商務供給側改革等諸多機遇,我市消費品市場將有望保持平穩發展態勢,但當前全市經濟面臨較大壓力,不確定不穩定因素較多,消費動力減弱,消費品市場仍不夠活躍。為此,建議多措并舉進一步擴大消費需求。
(一)加大培育力度,努力提高限額以上市場份額。一是加大重點商貿企業培育力度。鼓勵商貿流通業的提升和集聚,擺脫地域概念,通過引進、聯合、兼并、發展特許經營等方式,引導商貿企業向大型化、集團化方向發展。二是建議由行業主管部門牽頭,聯合市場監督、稅務、統計等部門,排查傳統專業市場內大中型經營戶,對電商企業、城市商業綜合體、農家樂、民宿等新業態進行逐個排查,做好“下轉上”工作,達到限上標準的單位及時納入統計,做到應統盡統,以客觀反映全市消費品市場發展態勢。
(二)加強“互聯網+”實施規劃,助力實體商貿企業發展?!盎ヂ摼W+”作為實體貿易企業的轉型方向,一些企業已積極嘗試并取得了較好的銷售業績。一是大力推進傳統零售業轉型升級。建議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優化審批流程,鼓勵和支持重點商貿企業依托品牌發展電子商務平臺以及特色商品專營,推動零售企業由經營場地向經營商品、經營顧客轉變,由傳統銷售場所向社交體驗、家庭消費、時尚消費等功能轉變。二是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扶持一些傳統百貨、連鎖超市等企業依托原有實體網點、貨源、配送等商業資源開展網絡零售業務,通過互聯網、微信公眾平臺、開發移動客戶端等發布信息流,發展體驗消費,提升配送和售后服務水平,借助網購實惠和實體服務,建立雙渠道營銷優勢,推動實體店轉型發展。
(三)積極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推動消費市場健康持續發展。激發消費需求,必須積極培育消費熱點、促進消費結構轉型升級。更加注重對迅猛發展的信息消費、綠色消費、文化消費等消費加大推廣力度,提高服務水平,鼓勵并帶動居民擴大服務消費。同時,培育和引領居民在文化、住房、汽車、教育等方面消費形成有效、持續的消費熱點。結合我市城鄉居民不同群體的消費習慣,選擇旅游、教育、文化、信息、通信、及住房等進行差別化供給,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提高消費層次,推動消費市場健康持續發展。
( 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