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是“五育并舉”育人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培養具有勞動素養的時代新人是立德樹人的重要內容。啟東市紫薇小學通過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多元協同的實施體系,既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勞動需求與愿望,也注重發揮學校的主導作用、家庭的支撐作用以及社會力量的引導作用,以求最大程度彰顯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使其成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的有力助推器。

完善方案
明確主體責任
2020年7月,教育部公布《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勞動教育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中的知識、技能與價值觀。根據新時代勞動教育承載的使命與訴求,啟東市紫薇小學修改并完善勞動教育實施方案,從“勞以樹德”“勞以增智”“勞以強體”“勞以育美”“勞以創新”出發,確定勞技比賽、手工制作、田園勞作、衛生協作、職業體驗、科普服務等勞動教育內容。學校把勞動教育納入教師校本培訓內容,開展全員培訓;每月以大隊、中隊活動的方式開展1至2次勞動教育主題會;每學期設立“勞動周”,開展校內外科普志愿服務……在真實性、多樣化的情景中增強勞動教育的實踐性,力求使勞動成為學生全面發展最鮮亮的底色,努力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落實課程
守住主要陣地
新時代勞動教育面臨的挑戰主要是片面追求教學成績而弱化勞動課程內容。為此,啟東市紫薇小學加強巡課、發現亮點、查找問題、及時評點、禁糾并舉,確保學生勞動課程、勞動體驗落實到位。此外,學校還積極開發獨具特色的校本課程,讓校本課程成為實施勞動教育的有效途徑。
勞技比賽。學校開展“美好生活 勞動創造”主題教育活動,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熱愛勞動的典型案例,讓學生感受勞動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作用。同時要求各年級學生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每學年逐步學習難易程度不同的10項勞動技能。例如,一年級小朋友需要學習的內容有穿衣技能、穿鞋技能、用餐技能、生活技能等。
衛生協作。校園里,隨處可見教師參與勞動的場景,如手把手地教授低年級學生如何打掃、擦拭學生夠不到地方的灰塵等。教師率先垂范,學生學著做、跟著做。進入中年級后,學生在責任區域包干負責制下,負責班級分配的責任區域的全天衛生和常規管理。為了使學生形成穩定的勞動習慣,學校采取學生自我管理、自我評估等方法,發揮學生主體能動作用,將外顯的動力逐步內化為個性品質,使“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價值觀根植于心,實現以勞樹德。
田園勞作。學校開辟專門區域作為小農夫體驗基地,不同班級各自認領“責任田”,學生可以在田里種植瓜果蔬菜。各個班級還邀請有經驗的家長帶領學生參與蔬菜種植、施肥、采摘的每一步流程。每個班級每周在固定的時間段前往田地進行勞動實踐。平日里,學生可以在“責任田”里觀察植物,進行寫作、繪畫。田園勞作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勞動知識與技能,也讓他們在參與中感悟生活,形成符合時代價值的審美追求。
家校協同
融入日常生活
想讓學生真正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不僅需要學校勞動課程的落實推動,還離不開勞動在家庭教育中的落地生根。學校通過召開家長會、推送公眾號文章等方式宣傳勞動的益處,號召學生家庭樹立崇尚勞動的良好家風,倡議家長通過日常生活的言傳身教,讓孩子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的優良品質。
在家校共創的“家庭勞動日”活動里,有的學生通過外出采摘果蔬,了解了食物的營養成分、作物的生長規律;有的學生通過洗碗做飯,掌握了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體會到父母的不易……活動開展以來,有不少家長吃上了孩子做的飯菜,感嘆孩子懂事了;有些家庭因為孩子的積極參與,帶動了家長的家務分擔意識,增進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家庭關系更和諧了;有的孩子勞動出了一身汗,心情變輕松,學習更有勁兒了;更多的是,孩子們逐漸喜愛勞動,體會到勞動帶來的快樂與成就。
開展服務
以期星火燎原
科技創新離不開創造性的生產勞動,科學普及更需要服務性勞動。作為中國STEM教育2029創新行動計劃“種子學?!?、江蘇省科學教育特色學校、南通市科普示范教育基地,啟東市紫薇小學主動開展“星火燎原 潤德礪行”學生科普志愿服務行動,采用科普繪畫、科普劇、科普相聲、科普小品、宣講、展示等科普活動形式,開辟了舞臺科普、班級科普、社區科普、媒體科普等多種科普志愿服務途徑。學校組織和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區、走上舞臺,讓學生成為科普活動的生力軍,積極實現以勞創新。

聚合各種發展力量,啟東市紫薇小學努力讓勞動教育潤物無聲。給青少年上好勞動教育這一堂必修課,實現勞動教育的最終目的——讓孩子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啟東市紫薇小學一直在路上!